作為一個對臺灣小吃有著近乎痴迷熱情的吃貨,尤其是那些充滿古早味的甜湯配料,粉角絕對是我的心頭好。那種獨特的Q彈口感,配上甜湯,夏天冰鎮、冬天熱呼呼,都超對味!市面上當然買得到現成的,但你知道嗎?在家自己動手做粉角做法其實一點都不難,而且用料超單純,更能掌握自己喜歡的軟硬度和口感。今天就讓我這個『粉角控』,來跟大家分享我多次實驗、失敗又調整後,最滿意的家常粉角做法秘訣!(真的沒騙你們,自己做的粉角真的更好吃!)
目錄
首先,我們得搞清楚粉角是什麼?
簡單說,粉角就是用薯粉(樹薯粉、地瓜粉都可以)加水調成粉漿,然後凝固煮熟的小塊狀點心。口感介於粉粿和粉圓之間,帶點透明又彈牙。外面買的有時會為了降低成本或增加體積感,新增其他澱粉,口感就沒那麼純粹。自己做的粉角做法,可以完全掌握『純』度,吃得更安心。
動手做之前!先準備好關鍵食材:
做粉角最重要的靈魂就是『薯粉』了。別小看這白色粉末,選對了,成功一大半!
主要食材(份量大約做 2-3 人份):
- 樹薯粉 (Tapioca Starch) 或 地瓜粉 (Sweet Potato Starch): 150克。我真心推薦使用『樹薯粉』,它做出來的成品透明度和Q彈感是最好的!地瓜粉也可以,但成品顏色可能會偏灰白一點點,口感也比較『軟Q』帶點黏性,跟樹薯粉的『彈Q』不太一樣。(個人偏好樹薯粉,口感比較爽彈!)
- 冷水: 70毫升。用來調粉漿的。
- 滾水: 160毫升。用來燙熟粉漿,讓它糊化成團的。(水一定要夠滾燙!這是成功的關鍵之一。)
- 細砂糖(可選): 10-20克。加在粉漿裡讓粉角帶點微微的甜底。我喜歡加一點點,這樣煮好的粉角單吃也有淡淡甜香。(不加也可以,之後泡在糖水裡一樣有味道)。
💡 食材小筆記:
- 薯粉品牌有差嗎? 有!真心有!我用過幾個不同牌子,發現有些牌子的樹薯粉特別容易成功,糊化效果好,做出來晶瑩剔透。有些牌子...嗯...就比較容易失敗(例如粉漿燙不熟,或者成品容易散開)。多試幾種,找到你順手的牌子。(我曾踩雷買過一包,怎麼做都失敗,氣得我直接換牌子!)
- 水粉比例是精髓! 這個比例(粉:冷水:滾水 ≈ 150g:70ml:160ml)是我試過最穩的。水太多,成品太軟爛沒口感;水太少,粉團太硬,煮不透也咬不動。剛開始請務必精準秤量!
- 一定要用滾水! 強調再強調!水溫不夠高,無法充分糊化薯粉,做出來的粉角就容易散開或中心有白粉心,煮不熟。

重頭戲來了!超詳細的家常粉角做法步驟:
準備好材料,我們就可以開始動手做囉!跟著我的步驟,一步一步來,成功率超高!
- 混合乾粉與冷水:
把秤好的150克樹薯粉(或地瓜粉)倒進一個能耐熱的攪拌盆裡。加入10-20克的細砂糖(如果要用的話),用筷子或打蛋器稍微攪勻。接著,慢慢倒入70毫升的冷水(一定要是冷水哦!不能用溫水或熱水)。一邊倒水,一邊用筷子快速攪拌,讓粉和水初步混合成 『溼潤的粉團塊』。這時候看起來會像很多小碎塊,不均勻是正常的,別擔心!(記得,冷水是先讓粉粒吸水,等下遇到滾水才會順利糊化。) 粉角做法的第一步,基礎打穩很重要! - 衝入滾水燙熟糊化:
這是粉角做法最關鍵的一步!!把160毫升的水煮到大滾大沸(一定要看到水是劇烈滾動的狀態)。然後, 『一口氣』 把滾水衝進步驟1的溼潤粉團塊中!衝下去的同時,另一隻手要 『立刻!馬上!』 用耐熱的刮刀或大湯匙快速且用力地攪拌!這個動作要快、狠、準,讓滾水瞬間接觸到所有粉粒,進行糊化。你會看到粉漿瞬間變成半透明、黏稠的 『膏狀』,有點像粿粹的感覺。(這一步如果水溫不夠滾,或者攪拌不夠快,就容易失敗,出現『粒粒』沒糊化完全,後面就難救了。) - 揉合成光滑粉團:
稍微讓燙好的粉糊降溫一下,不燙手但還溫熱的狀態(太冷會變硬難揉)。手上抹一點點食用油防粘(或用一點熟的薯粉當手粉也可以),把粉糊倒在乾淨的桌面或矽膠墊上。這時候就開始像揉麵團一樣,用力地揉、壓、搓!把殘留的一些小粉粒徹底揉開,揉成一個 『光滑、柔軟、有彈性、不黏手』 的粉團。這個過程大概需要5-8分鐘。揉好的粉團應該是溫溫的,顏色均勻,沒有白粉顆粒的狀態。揉得越均勻,後續做出來的粉角口感越好!(揉麵過程有點費力,就當運動吧!揉均勻真的很重要!) - 整形切塊成粉角:
把揉好的粉團搓成長條狀(直徑大概1.5-2公分左右,看你喜歡的大小)。然後,用刀子切成大約1-1.5公分長的小塊塊,這就是粉角的雛形了!切的時候刀可以沾點水或抹點油防粘。切好的小塊可以稍微用手搓圓一點,或者就保留方方的樣子也可以,看個人喜好。傳統一點是切小方丁。(我喜歡切小方塊,煮起來比較有古早味的感覺!) - 煮熟粉角:
煮一大鍋水,水要多一點,讓粉角有充分空間翻滾。水滾後,把切好的粉角小塊 『輕輕分散地』 放入滾水中。一開始粉角會沉底,這是正常的。用勺子輕輕推一下鍋底,防止黏鍋。保持中大火滾煮。煮到粉角全部 『浮上水面』,再繼續煮約 『8-10分鐘』。這個時間是為了確保中心也熟透。煮的過程可以撈一顆出來,用冷水衝一下,咬開看看中心有沒有白心(沒熟透的硬粉)。如果沒有,就是熟了。(煮的時間根據你粉角切的大小調整,大塊就多煮1-2分鐘。) - 燜透 & 冷卻:
關火後,立刻蓋上鍋蓋, 『燜10-15分鐘』。這個燜的動作非常重要!能讓粉角中心更透,口感更Q軟均勻。燜好後,把粉角撈起來,立刻放入 『冰開水或冷水中』 急速降溫冷卻。這一步能讓粉角的口感瞬間變得 『超Q彈』!多換幾次冷水,直到粉角完全涼透。瀝乾水分,晶瑩剔透、Q彈可愛的自制粉角就大功告成啦!看看這光澤,是不是很誘人?(冰鎮是口感升級的魔法步驟!一定要做!)
自制粉角 vs. 市售粉角 終極比較表
特性 | 自制粉角 (純薯粉版) | 市售常見粉角 | 我的心得 |
---|---|---|---|
主要成分 | 純樹薯粉/地瓜粉、水、(微量糖) | 可能含修飾澱粉、黏著劑、防腐劑等 | 自制成分單純,吃得更安心! |
口感 | 極度Q彈爽口,透明度高,咬感紮實有彈性 | 口感較軟或較硬不一,透明度可能較低,部分有粉感或易散 | 大勝! 自家做的Q度真的無法比,那種彈牙感會上癮! |
風味 | 純粹薯粉香,或帶點微甜底味 | 通常無味 | 喜歡純粹感或微甜的選自制 |
成功率 | 掌握水粉比例與滾水衝燙技巧即可,需練習1-2次 | 穩定,但品質差異大 | 第一次可能手忙腳亂,抓到訣竅後超簡單! |
成本 | 極低 (薯粉很便宜) | 中等 | 自己做CP值爆表! |
時間花費 | 準備+製作約30-40分鐘 (不含燜、冷卻時間) | 即買即用 | 適合週末或有空時做一批冷凍儲存 |
儲存性 | 煮好冷卻後,泡在冷開水中冷藏可放2-3天;冷凍儲存更佳 | 通常有防腐劑,儲存期較長 | 自制建議儘快食用或冷凍;冷凍後口感幾乎不變! |
健康考量 | 無新增物 | 可能有合法食品新增物 | 追求無新增、天然首選自制 |
變化彈性 | 高! 可調整大小、軟硬度;可加入天然色粉做彩色粉角 | 固定 | 自制樂趣多,可以玩創意!(試過加一點梔子黃,超美!) |
做好粉角後,儲存和享用的小秘訣:
- 現做現吃: 煮好的粉角,瀝乾後可以直接加入你喜歡的甜湯裡,像是綠豆湯、紅豆湯、愛玉冰、仙草蜜、豆花、或是簡單的糖水(黑糖水、白糖水都很搭)。冰的熱的都超讚!
- 冷藏儲存: 煮好並完全冷卻的粉角,如果1-2天內會吃完,可以泡在 『乾淨的冷開水』 中(水要蓋過粉角),放入冰箱冷藏。每天換一次水。(泡水是為了防止表面幹掉變硬。但別泡太久,口感會慢慢變差)。
- 冷凍儲存 (超推薦!): 這是延長儲存期又能保持口感的最佳方法!把 『完全冷卻並瀝乾』 的粉角,平鋪在保鮮盒或袋子裡(儘量不要重疊太多),直接放進冷凍庫。可以儲存 『一個月』 沒問題!要吃的時候,不需要解凍,直接丟入滾水中煮到再次浮起(約1-2分鐘),撈起過一下冷水,就恢復超Q彈口感了!超級方便!(我週末都會做一大盒冷凍起來,隨時想吃就有!)
- 口感調整: 喜歡更Q一點的?可以在步驟1調粉漿時,冷水稍微減少5-10ml。喜歡軟一點?那就稍微多加5-10ml冷水。或者在步驟3揉麵時,揉久一點會更Q。粉角做法就是這麼靈活!
為什麼你做的粉角可能會失敗?常見問題解答 (我的血淚經驗談...):
粉角煮不熟,中心有白硬粉?
- 兇手1:滾水溫度不夠高! 水一定要滾到冒大泡泡,蒸汽直衝才行!水溫不夠,無法瞬間糊化所有粉粒。
- 兇手2:衝滾水後攪拌不夠快、不夠均勻! 導致部分粉粒沒接觸到滾水。
- 兇手3:煮的時間不夠或沒燜! 浮起來後要繼續煮透,關火後一定要燜!
- 兇手4:粉角切太大塊了! 太大塊中心難熟,煮的時間要加長。
粉角成品軟爛不成型,一煮就散開?
- 兇手1:水加太多了! 滾水或冷水比例不對,整體水分過多,粉漿太稀無法成團。請嚴格按照比例秤量。
- 兇手2:使用的薯粉品質或種類問題? 有些地瓜粉或混合粉筋性較差。換純樹薯粉試試。
- 兇手3:揉麵沒揉夠,粉團不夠均勻有韌性。 請確實揉到光滑有彈性。
粉角吃起來口感太硬、太韌?
- 兇手1:水加太少了! 粉漿太乾,燙熟後粉團本身就很硬。
- 兇手2:揉麵揉過頭了? 雖然強調要揉勻,但過度揉搓可能會讓粉團出筋變韌(不過薯粉筋性低,這情況較少)。揉到光滑均勻即可停。
- 兇手3:煮好後沒有立刻冰鎮! 燜完撈起後,泡冰水是讓口感Q彈不硬的關鍵!沒降溫的話,粉角會繼續變硬變韌。
粉角表面黏答答的?
- 兇手:煮好冷卻後沒有泡在冷水中儲存。 瀝乾暴露在空氣中,表面水分蒸發後會變得黏黏的。冷藏儲存時務必泡冷開水。
Q & A 時間 (大家常問我的問題)
- Q:做好的粉角可以放多久?
- A: 煮好冷卻後,『泡在乾淨的冷開水裡』,放冰箱冷藏,『最好1-2天內吃完』,並且每天要換水。最推薦的方法是 『冷凍儲存』!瀝乾水分後直接裝袋/盒冷凍,可以放 『一個月』。要吃時不用解凍,直接丟滾水煮到浮起(約1-2分鐘),再過一下冷水,口感幾乎跟剛做好的沒兩樣!非常方便!(我冰箱冷凍庫永遠有一盒自製粉角!)
- Q:家裡沒有樹薯粉,可以用太白粉代替嗎?
- A: 『不太建議』用純太白粉(馬鈴薯澱粉)來做粉角哦!太白粉的特性是黏性高、透明度也高,但 『冷卻後會變軟、甚至糊化』,很難做出粉角那種咬下去的彈牙感。它比較適合勾芡或做涼糕類的點心。如果真的沒有樹薯粉或地瓜粉,可以試試 『太白粉混合部分地瓜粉』(例如太白粉:地瓜粉 = 1:2 或 1:3),口感會偏向軟Q帶點黏,跟純薯粉的彈Q不同。但想追求傳統粉角的彈牙口感,還是推薦用樹薯粉!這才是正宗粉角做法的靈魂材料。
- Q:為什麼我切好的粉角生胚,下鍋一煮就裂開或變形了?
- A: 這通常是粉團本身的問題:
- 粉團太乾: 水分不足,粉團延展性差,在煮的過程中就容易裂開。確保水粉比例正確,揉好的粉團應該是柔軟、有彈性、不黏手但也不幹硬的狀態。
- 粉團揉不夠均勻: 裡面還有沒揉開的小粉粒,或是糊化不均勻的地方,在煮的時候受力不均就可能裂開或散掉。揉麵步驟要確實揉到光滑均勻。
- 切塊後放太久表面幹了: 切好的粉角生胚如果暴露在空氣中太久,表面會幹掉變硬,下鍋煮就容易裂。切好一批就儘快下鍋煮,或者用溼布稍微蓋一下防止風乾。
- 下鍋時水溫不夠滾或一次下太多: 水溫不夠,粉角下去不能快速定型;一次下太多會降低水溫,也容易互相黏在一起導致拉扯變形。要確保水是大滾狀態,並且分批下鍋,不要一次全倒進去。下鍋後輕輕推散即可。
好啦,這份超詳細、充滿我個人心得(和一點點失敗經驗)的 粉角做法 指南就到這裡!其實自己動手做真的沒有想象中那麼困難,重點就是 『薯粉選好、比例秤準、滾水夠燙、攪拌要快、揉麵要勻、煮熟燜透、冰鎮要快』 這幾點牢牢記住。多做幾次,手感就來了。當你吃到自己親手做的、那Q彈到可以跳舞的晶瑩粉角時,那種成就感真的無法形容!而且成本超低,想吃多少就做多少。別再猶豫了,找個週末下午,試試看這個 粉角做法 吧!包你愛上這份自制的古早味Q彈!有什麼問題也歡迎問我,我這個粉角達人(自封的啦!)很樂意分享更多心得!